檢查井施工技術措施
針對不同的問題,提出不同的技術措施,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檢查井通病。
1.基礎施工。檢查井的地基必須符合要求,在天然地基上時不得擾動原狀土,在軟弱地基上施工時必須先進行處理,使地基達到設計承載力時才能進行檢查井施工,這是保證檢查井施工質量的前提。在地基整平夯實后,澆筑檢查井砼底板。檢查井底板強度等級應大于C15,底板厚度不小于15cm,寬度大于井身20cm為宜。對于有跌水檢查井施工,必須先施工基礎,砌筑井身到管道底口后再澆筑管道基礎混凝土。嚴禁先施工管道后砌筑檢查井或者先施工檢查井再澆筑底板混凝土。在檢查井地基處理及基礎施工的過程中,嚴禁帶水作業。在雨季雨水不可避免的條件下施工時應在基礎以外20cm設置排水溝及集水井,及時排水。
2.井身施工。優先采用混凝土預制構件,并隨路基填筑不斷加高。如使用黏土磚砌筑時,磚在砌筑前需要充分潤濕,且必須保證每層磚砂漿飽滿,砂漿標號不低于M7.5。井壁高度以道路基層底部為準,以上部分按照井圈施工方法施工。對于有管道接入的檢查井,在相應位置管道與井壁同時施工,并將縫隙堵嚴實,對于直徑大于30cm的圓管,須在砌筑磚圈加固,防止滲水。井內外壁粉刷必須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,井外壁用1:2防水水泥砂漿粉刷,厚度2cm;內外壁粉刷必須在回填土之前進行,且在排干井筒內積水后一次粉刷到底。對于接縫、管口位置需要重點處理。
3.井周土回填和壓實。對于井周壓實死角,選擇合適的回填材料和壓實機具是關鍵。根據我們工地經驗,采用6%的石灰土和立式沖擊夯可以達到很好的壓實效果。當每層路基填筑壓實后,沿井周外50cm范圍內人工反挖,然后回填已經拌好的石灰土,及時夯實成型。而對于反挖施工的檢查井,由于井周一般空間狹小,不會達到50cm寬,所以可以采取大坍落度的C15混凝土填充,并振搗密室。注意此種情況寬度也須控制,一般為10cm,太窄混凝土不易填充密實,太寬則井周剛性區域太大,且浪費混凝土。摻6%石灰土回填高度至路基基底標高處。
4.頂部鋼筋混凝土井圈施工。為了使檢查井井蓋和井身能夠很好的連接共同受力,在井身頂部設置鋼筋混凝土井圈。鋼筋砼井圈高度一般為50cm左右,即水泥穩定層或者二灰層厚度。其施工方法是在井口安放一塊直徑稍大的3cm厚鋼板蓋住井口,當做臨時井蓋,與其他地方的水穩層一并攤鋪碾壓,這樣施工水泥穩定層時就不會在此留下壓實死角。在檢查井處做好標志,等養護期到后人工反挖,反挖寬度大于井身外周20cm,取出臨時鋼板井蓋。綁扎鋼筋、預埋井蓋固定螺栓,然后澆筑鋼筋混凝土井圈。注意在澆筑混凝土時控制標高,一般比檢查井蓋低5cm比較合適,利于調整井蓋標高和井蓋固結。
5.安裝井蓋。井蓋安裝是和瀝青路面的攤鋪配合完成的。對于常見的瀝青路面一般分底層、中層和上層。我們的施工經驗是利用臨時鋼板井蓋同步攤鋪碾壓底層、中層瀝青結構層,然后根據井蓋大小人工反挖底、中層,再進行安裝。井蓋的選擇一般選厚度與瀝青路面厚度一致,井座為加寬式。這樣有利于井蓋和瀝青路面形成一個整體,并有利于汽車荷載的擴散。為避免或減小因井蓋與井座受車輪碾壓沖擊產生噪聲,安裝井座時,應將檢查井蓋的鉸接端平行安裝在與車輛前景相反的方向,使車輪碾過鉸接端到達開啟端時不因鉸接端翹起引起震動響聲。在井蓋四周拉四條十字交叉線,仔細調整井蓋頂面標高,調出井蓋的縱坡和橫坡,使其與路面保持一致,調整到位后用螺栓固定。井筒內模應根據井筒尺寸調整嚴密不漏漿,用C40砼將井圈澆筑填實。實際操作中因為內模無固定點,而且有螺栓妨礙,不漏漿的要求很難達到,這樣容易造成井座下空洞,對安裝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,也是井蓋安裝破壞的主要原因。因此我們在施工中直接將井口整個安裝模板,模板的頂口標高與井座底口一致,然后整體澆筑混凝土,在混凝土初凝結束后即使將多余的混凝土掏出,并將邊緣修整整齊。這樣雖然會浪費一點混凝土,但是安裝模板簡單,澆筑混凝土能夠與井座形成一個整體,絕對不會因為漏漿形成空洞,質量有保障。覆蓋養護至設計強度后攤鋪面層。瀝青攤鋪單位應仔細按照檢查井井蓋高程調整松鋪厚度,復核檢查井位置的縱橫坡,必要時,在規范允許范圍內可進行微調,確保井蓋高程以及井蓋與路面高差在規范允許范圍內。解決檢查井的破壞的方法除以上從結構人手外,其實還可以從源頭上減少這種情況發生。對于檢查井的位置選擇盡量避開主要行車道,例如可以將檢查井設置在綠化帶,既采取避讓措施,減少車輛荷載的直接沖擊,這樣極大的減少了施工的難度和檢查井破壞的可能。
- 上一篇:塑料檢查井是什么 2019/6/10
- 下一篇:關注塑料檢查井行業發展 2019/4/17